不斷投資︰平均成本法的效益
成功的投資除了眼光這重要元素外,紀律更為重要。有紀律的投資方法首推定期定額供款的「平均成本法」。以基金為例,平均成本法就是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去投資某一隻基金,當基金價格低時,同一筆資金可以購入較多的基金單位,當基金價格高時,同一筆資金購入的基金單位較少,從而令累積的基金單位中成本低的會較多。平均成本法的自動調節機制使投資者避免在高位大舉入貨,並能把握趁低吸納的機會。同時,此機制亦令投資者避免了「見高不敢追,見低不敢買」的心理障礙。從分散投資的角度,「平均成本法」分散了「入市時間」所面對的風險。
實例說明:
假設以每月1,000元作出投資,在反覆的市況下投資者能更快獲取利潤。
| 投資金額 | 基金價格 | 購入基金單位 | 投資市值 | |
| 1 月 | $1,000 | $10 | 100 | $1000 |
| 2 月 | $1,000 | $8 | 125 | $1,800 |
| 3 月 | $1,000 | $6 | 167 | $2,350 |
| 4 月 | $1,000 | $7.50 | 133 | $3,938 |
| 5 月 | $1,000 | $9 | 118 | $5,463 |
| 6 月 | $1,000 | $10.5 | 95 | $7,748 |
| 總投資金額 | $6,000 |
股市升有時,跌有時本是不變定律,遇著上表般反覆向好的市況,平均成本法的效果顯而易見。以上表為例,基金價格由10元下挫到6元,最後再攀升至10.5元,如果在期初一筆過作出投資的話,期間的回報是:
(10.5 – 10) / 10 = 5%
透過平均成本法,投資者在這段反覆的市況下會獲得非常理想的回報:
(7,748 – 6,000) / 6,000 = 29%
以上是平均成本法的簡單化例子,我們可能仍未見到在有波幅而最後上升的市況下,平均成本法的效果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。要平均成本法發揮效用,六個月的時間並不夠,理想的時間是三至五年。如果是持續攀升的市況又如何?表面上這種市況下,整筆投資的回報會較高,但如果考慮每一筆投入資金的時間值因素,透過平均成本法投資的回報亦絲毫不遜色。